Product display
當今經濟局勢下,實體店生存相當困難,但有一種實體店生意似乎非常頑強,大街小巷都有,絲毫沒有受到經濟變差的影響。這就是五金店!
五金店在大多數人眼里是一個很LOW的生意,根本不入眼,但眾人不知道的是,做得好的老板,上班用三輪車送貨,下班卻開寶馬回家,還坐擁兩三套房!
于是很多不知深淺的年輕人就一頭扎進去,結果賠了個底兒掉!他們不知道,這個行業(yè)的水,深得很!
說起五金店,你以為是這樣的:
而實際上,五金店還有另外兩種形式。分別是五金一條街和五金機電城。他們的經營模式完全不同。
五金一條街:
五金機電城:
除此之外,國外還有更高級的五金大超市“家得寶”,是美國第二大零售商!年營業(yè)額7000億人民幣左右!是不是一下子就高大上起來了?
接下來,分別介紹這三種模式。
一、社區(qū)五金店
社區(qū)五金店最貼近生活,犄角旮旯里都找得到,老小區(qū)比新小區(qū)多。通常以夫妻店為主,初中學歷以下學歷居多。
夫妻兩人日夜相伴,既是生活上的伴侶也是經營上的伙伴,生活和事業(yè)交織在一起。妻子守店,丈夫外出拉生意和做維修,真正的男主外女主內!
這類店鋪,幾萬塊就可以勉強開起來,但在進貨價格上就沒有優(yōu)勢,店主只能在當地的批發(fā)市場拿貨,但好處是:
1.可以小批量拿貨,減少庫存壓力;
2.退換貨和補貨方便,賣完了的貨品,第二天就可以補貨,有問題的貨品也能及時退換。
店鋪大一點,品種齊全一點的,可能就要10多萬甚至30多萬的啟動資金。缺點就是壓貨很嚴重,在店里經常都翻出幾年都沒賣出去的產品。
小店雖小,但產品相當豐富,多達幾百種之多。比如,五金工具,釘子螺絲,電線,水管,開關,電燈,插座,鎖芯,電機等等。
它們受電商的影響并不大,因為客戶通常都是家里壞了東西才來買,不可能在網上下單然后等上幾天。而且,店主賣的不僅是產品,還有服務。比如,上門維修,安裝,開鎖等等,甚至還提供家裝服務。說白了,店主要是沒點技術活,這生意是做不成的。
當然,這類社區(qū)小店想發(fā)大財,難!維持生活還是沒什么問題,就是全年無休,甚至大半夜有客戶打電話,也得出活。賺的都是份辛苦錢,養(yǎng)家糊口。我認識的一些小店主,還靠一個小店養(yǎng)大了3個孩子。
五金店還有一個特點,開店頭三年是客戶累積階段,熬過這個階段,生意才相對穩(wěn)定。但這并不能說他們不受經濟影響,有一個做了13年五金店的老板,說他這5年,收了5家倒閉店的存貨。行業(yè)低門檻,一個店就輻射范圍有限,多幾家店競爭就都不好過!所以現在想入行的,要慎重!
這些小店還成就了一個商業(yè)傳奇,那是就公牛集團。公司免費給五金店店主安裝招牌,這招非常妙,只用了極少的費用,就做到了比媒體廣告更好的效果。
公牛集團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 75 萬多家五金渠道售點(含五金店、日雜店、辦公用品店、超市等)、12 萬多家專業(yè)建材及燈飾渠道售點及 25 萬多家數碼配件渠道售點。
毫不夸張地說,它才是全國最大的連鎖機構。把絕味、蜜雪冰城甚至郵政都秒成渣渣。這都歸功于小五金店!
二、五金一條街
受益于基建和房地產的崛起,五金機電市場蓬勃發(fā)展,遠不是社區(qū)小店能撐起來的。一些生意人就在城市的某條街聚集起來,扎堆開店。這有三個好處:
1.方便客戶采購。大客戶要采購的時候,就不用東奔西跑,來到這里一次就搞定。
2.形成專業(yè)市場。五金機電市場的產品品類實在太多,幾千種之多!沒有任何一個商家有實力把所有品類都盤下來。于是,一條街上,你做水管,我做電燈,他做電機,成功地涵蓋了所有品類。那些獨自開店的,就沒有競爭力了。
3.節(jié)省運營成本。一旦形成專業(yè)市場,發(fā)貨收貨就可以拼車,物業(yè)和倉儲管理也更有效率。
在這里做生意的人,通常是從事批發(fā)的商家,他們的客戶是社區(qū)五金店和施工隊。
做批發(fā)對資金要求非常高。30萬只是小打小鬧,通常需要上百萬啟動資金。
但他們趕上了時代的紅利,在基建狂魔和房地產拓荒的加持下,生意都不用自己出去拉,客戶都揣著鈔票送過來。所以早期做這類生意的人發(fā)了大財,每年不賺個幾十萬都不好意思出門,甚至年賺幾百萬的也不在少數。
所以很奇葩的景象出現了,這些老板開著三輪車去送貨,下班了卻開的是寶馬!這就是典型的隱形富豪!
三、五金機電城
五金一條街只能算是小打小鬧。隨著基建和房地產進入瘋狂期,一條街也不能滿足需求了。而這時,五金批發(fā)這個行業(yè)被開發(fā)商看上了,于是就有人開始打造專業(yè)的批發(fā)城!在這里,招攬省會城市的各路商家,進行集中銷售與管理。
全國比較著名的廣佛五金城,上海九星建材市場,臨沂河東五金城,成都萬貫五金城相繼開花。
五金城的早期,仍然供不應求,商家們活得很滋潤,這場造富運動中,成就了不少幾百萬的富豪。但從2016年開始,房地產進入下行周期,需求不斷萎縮。這時的市場特點是:
1.批發(fā)商們不能躺賺了,需要親自去工地、承包商、裝修隊拉生意;
2.大家開始逐漸打起價格戰(zhàn),加上電商讓價格更透明,利潤不斷被擠壓,只有10%不到;
3.賒銷的客戶越來越多,但回款越來越難,現金流吃緊;
4.產能過剩,倉庫里堆著幾百萬的貨賣不出去;
5.房租不斷上漲,商家被壓得透不過氣;(批發(fā)城的房租可不便宜,動輒一年幾十萬)
6.倒閉潮上演,變賣存貨的商家越來越多。
在這場造富運動中,提早立場的,賺得盆滿缽滿。舍不得立場的,尤其是逆勢擴張的,最終發(fā)現:忙活了幾年,留給自己的,只是一倉庫的貨和客戶打的白條。
有一位商家稱,自己現在連5萬現金都拿不出來。客戶欠他上百萬也收不回來,倉庫里還堆積了近百萬的貨。對了,自己還倒欠銀行20萬!回想自己做五金生意的日子,一年365天要工作360天,早7點到晚7點!干累了不想干也不行,想把店盤出去也不好盤,因為庫存太大。
一個字,累 !生意好,累!沒生意,不僅累,還慌!
四、最后把這三種模式簡單總結一下
社區(qū)五金店:零售為主;夫妻店占多;服務于社區(qū)居民;一定要懂技術;毛利高,但消費頻次低;需要累積3年;養(yǎng)家糊口而已。
五金一條街:最早的批發(fā)市場;當時價格不透明,毛利較高;服務于社區(qū)五金店和B端客戶;趕上了時代的紅利,典型的賣方市場;誰關系好,誰就能做得更大;多數商家都賺翻了;時代紅利消失后,跟五金城一樣蕭條下去;前期需要不斷投入資金壓貨,所以也需要積累;
五金機電城:更專業(yè)的大型批發(fā)市場,匯集整個省的資源;價格逐漸透明,毛利不斷被壓縮;服務于B端客戶;隨著地產紅利消失,商家進行惡性競爭,等生意上門的日子一去不復返;客戶普遍出現拖欠賬款的現象;庫存和房租壓死人;現金流短缺,不少商家被逼出局,最后玩了個寂寞。
我還看到很多網友說,想開個五金店,問是否還有機會。
看了這篇文章,相信你已經有答案了。你看看房地產現在這個死樣,還敢入場嗎?即便入場,你有百萬啟動資金嗎?有人脈資源嗎?即便有,再想想恒大的供貨商和承包商們。